這是一堂介紹比特幣和區塊鏈,這兩個最近在新聞上很夯的名詞之意義,以及為什麼大家一窩蜂的搶進投資
講師用很通識的講解方式,清楚的說明了比特幣解決了哪些問題,以及區塊鏈技術是甚麼與解決甚麼問題
講師介紹
上課筆記
1. 數位貨幣 vs. 虛擬貨幣 vs. 加密貨幣
用圖解可以一目了然這三者之間的關係:
- 數位貨幣:非實體貨幣都稱之
- 虛擬貨幣:可用在虛擬環境交易的貨幣,像是遊戲點數、遊戲幣、信用卡紅利點數積分,2012年歐洲央行的定義為:「一種無法律約束,由開發者發行與管控,在特定虛擬社群成員中接受和使用的數位貨幣。
- 加密貨幣:使用加密技術儲存的虛擬貨幣,例如比特幣、以太幣,而這兩者是使用區塊鏈技術執行的加密貨幣
2.虛擬貨幣: 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=沒價值??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=有價值???
辛巴威和委內瑞拉的嚴重通膨,讓當地人民以比特幣作為保值工具與支付手段,當地的法幣價值遠小於比特幣的價值
(很有趣的是,他們不買黃金而是買比特幣,政變後,比特幣漲翻,反而增加財產)
3. 人們會購買比特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:
- 通貨膨脹:當法幣不再有價值(政府無法擔保國家貨幣的價值)
- 基於信仰:當人們相信區塊鏈加密貨幣有價值&引發金融革命
(銀行開戶需要各種個資,當銀行遭駭,錢與個資都會損失,比特幣作者為了解決此問題而發明比特幣,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概念)
4. 比特幣的特點
- 限量:2100萬顆,讓比特幣有價值
- 方便:有電子錢包即可交易
- 認可:越來越多國家已經承認比特幣的價值,因此可用作支付的媒介
- 分割:單位可小於個位數,最多到小數點後八位
5.德國為全球第一個認可比特幣合法的國家。台灣目前禁止用比特幣做第三方支付,但可以直接交易,在金融市場中視為商品交易
6.比特幣 ≠ 區塊鏈,比特幣是區塊鏈的衍生物,2008年中本聰發表此概念於論文上,可以用a chain of block (區塊鏈)設計來儲存交易
目的在用以:
- 解決銀行中心化問題(掌握個資),透過一個幾乎不可能竄改的公開分散式帳本,來重新建立「信任」關係,降低信任的成本
- 解決銀行與政府引發的金融問題
7. Bitcoin vs. Bitcoin Cash: 由比特幣分岔出來的另一商品,比特幣現金是從比特幣衍生的改版,區塊的容量比較大,記錄交易數比較多而能提升效率,各自有各自的擁護者,所以才會維持兩者皆存在的形式
8.區塊鏈(block chain):
- 區塊:同一時間發生的交易組合(平均10min處理一個)
- 鏈:相同的交易組合(帳本、節點)串聯在一起,copy到參與此鏈的每台電腦
- 去中心化:每一台電腦都會複製一份,以區塊鏈的演算法保護資訊安全,提高竄改的難度
9.區塊鏈相關應用
- Walmart、柯達幣(挖礦、攝影版權使用)
- 畢業證書區塊鏈
- 公益捐款透明化-->度度客(區塊鏈群眾募資平台)
- 個人病歷所有權歸還,個人病歷帶著走
- ......等
10.不管比特幣是否存在,區塊鏈不會消失。真正的趨勢與核心價值在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
11.泡沫化?ICO的token-->基於以太坊再出現的幣,也許泡沫化機率更高,加上公司背景和發展性作以判斷
12. 挖礦:類似猜數字的遊戲,猜中了得到把區塊寫入系統的權利,以及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,沒猜中的礦工就是等於做白工。
比特幣的發行有它的時程、數量,約每十份鐘由編程碼執行新幣的發行授予參與比特幣交易驗證的某(群)人。因為得到新發行出來的比特幣好比獲得出土的金礦,所以我們稱可能會得到新發行比特幣的人為礦工,倒不是他們真得有在挖地下的什麼礦産,只是一種比擬性的說法,統稱有參與比特幣交易驗證者為礦工,因為他們對比特幣交易有貢獻,所以就有得到發行新比特幣做為報酬的微小可能性。
13. 網路興起提供資訊快速傳遞,而區塊鏈技術則解決交易信任度的問題。
理財規劃文章